中國古代最早就掌握了相關液壓工藝。
液壓機是鍛造和沖壓的合稱,是利用鍛壓液壓機械的錘頭、砧塊、沖頭或通過模具對坯料施加壓力,使之產生塑性變形,從而獲得所需形狀和尺寸的制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人類在新石器時代末期,已開始以錘擊天然紅銅來制造裝飾品和小用品。而其實中國約在公元前2000多年已應用冷鍛工藝制造工具,如甘肅武威皇娘娘臺齊家文化遺址出土的紅鑰器物,就有明顯的錘擊痕跡.商代中期用隕鐵制造武器,采用了加熱鍛造工藝。春秋后期出現的塊狀熟鐵,就是白鐵經過反復加熱鍛造以擠出氧化物夾雜并成形的。
最初,人們靠掄錘進行鍛造,后來出現通過人拉繩索和滑車來提起重錘再自由落下的方法鍛打坯料,而14世紀以后也出現了畜力和水力落錘鍛造。
在1842年,歐洲英國的史密斯制成第一臺蒸汽錘,使鍛造進入應用動力的時代,以后陸續出現鍛造水壓機、電機驅動的夾板錘、空氣鍛錘和機械壓力機,夾板錘最早應用可追根到美國內戰的期間,用以模鍛武器的零件,隨后在歐洲出現了蒸汽模雄錘,模雄工藝逐漸推廣,到上世紀末就已形成了近代鍛壓機械的基本門類分工。
在到了20世紀初期,隨著汽車開始大童生產,熱模鍛迅速發展,成為鍛造的主要工藝。20世紀中期,熱模鍛壓力機、平鍛機和無砧鍛錘逐漸取代了普通鍛錘,提高了生產率,減小了振動和嗓聲.近年來出現的新型的鍛壓設備—電液錘,不但結構緊湊、動作靈活、性能可靠、維修方便,各項技術性能完全達到原蒸、空汽錘的技術性能指標,不僅能夠完成原蒸空鍛錘上實現的各種動作和鍛造工藝,而且克服了蒸、空鑲錘能源利用率極低、對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等缺點。
隨著鍛坯少無氧化加熱技術、高精度和高壽命模具、熱擠壓,成形軋制等新雄造工藝和鍛造操作機、機械手以及自動鍛造生產線的發展,鍛造生產的效率和經濟效果不斷提高。
冷鍛液壓機的出現先于熱鍛液壓機,早期的紅銅、金、銀薄片和硬幣都是冷鍛的.但冷鍛在機械制造中的應用到20世紀方得到推廣,冷鍬、冷擠壓、徑向鍛造、擺動輾壓等相繼發展,逐漸形成能生產不需切加工的精密制件的擁有高效鍛造工藝的作用。